资讯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第十八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5年CSCO学术年会

2015-09-20

第十八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5年CSCO学术年会全体大会于2015年9月18日下午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海峡会议厅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李进教授和王绿化教授担任主持,大会荣誉主席孙燕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大会主席吴一龙教授分别上台致辞。

3.jpg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名誉理事长孙燕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团结,务实,协作”的办会宗旨,CSCO作为一级学会,主要职责包括①提供学术交流平台;②协助政府制定和推广诊疗规范,并且提高全国同行的治疗水平,使广大患者获益;③积极开展国际间合作,协作与兄弟单位共同前进;④积极组织全国开展原抗癌新药和新疗法,提供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⑤普及临床肿瘤学知识。十八年来,CSCO做了很多积极的努力,取得了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孙院士认为CSCO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大会拥有“团结,务实,协作,发展,创新”的正确宗旨;结合国情,立足与国内交流,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此外,CSCO加强与国外组织(包括ASCO,ESMO,AACR等)的合作继续教育,获得全球同行认可;第四,培养一批优秀有责任心积极进取的中青年学术人才,“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很棒的”。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曹雪涛院士首先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全国医学界同道向本次CSCO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防控肿瘤一直是全球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各国肿瘤工作者都在为之不断攻关,作为中国肿瘤领域一支重要力量,多年来CSCO为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发展,加强国内外交流,以及医师间合作,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CSCO的学术大会已经成为亚洲和各国地区的临床肿瘤专家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最佳平台,为提高亚洲地区的肿瘤治疗水平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曹院士在致辞中表示,CSCO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级学会是中国肿瘤届乃至医学界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这有利于促进中国肿瘤学届与世界肿瘤学届的接轨,有利于加强与国内外组织的团结合作,有利于大力弘扬有中国特色的临床肿瘤学事业,从而推动我国抗肿瘤事业发展。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吴一龙教授在致辞中代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对来自国内外参加本次CSCO学术年会的同道们表示感谢,本次大会由来自国际上的95位讲者,国内的450位讲者,举办了超过500次专场,66个论坛,14个国际专场……

4.jpg

会上由王绿化教授了主持颁奖典礼。首先是由廖美琳教授,管忠震教授宣布并颁发了“CSCO年度成就奖”,获奖者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天佑医院李进教授,李进教授带领中国专家牵头了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瑞格非尼vs安慰剂对照研究,研究涉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25个中心,一共有204名结直肠癌患者参与。

5.jpg

随后,黑龙江血液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公布了201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优秀论文奖。一等奖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等的获奖文章,一项比较mFOLFOX6联合或不联合放疗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FOWARC研究):初步结果。二等奖是由姜丽岩等上海市胸科医院等的论文,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L1的表达及与其它肺癌驱动基因的关系。三等奖分别授予了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复旦大学上海癌症中心,广东总医院,北京大学癌症研究所,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等5家单位。

6.jpg

在秦叔逵教授宣布CSCO-恒瑞肿瘤研究基金会成立后,颁奖典礼结束。大会进入学术篇章,由吴一龙教授和秦叔逵教授主持。首先进行的是大会报告,分别是由来自美国的Paul Bunn教授带来题为《肺癌精准医疗与基因检测》的精彩报告,和来自法国的血液学教授Agnes Buzyn做的《法国精准医疗的发展》的演讲。随后进入中国报告部分,中国医学科学院曹雪涛院士做了《肿瘤免疫治疗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彩报告,讲解了肿瘤微环境、慢性炎症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抑制性免疫微环境对于肿瘤治疗的影响、新型免疫佐剂及其调动天然免疫应答与肿瘤免疫治疗以及逆转免疫抑制与阻断免疫逃逸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7.jpg

在论文交流环节中,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报告了一项在东亚晚期NS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开展的随机对照试验,探索了吉非替尼加或不加培美曲塞作为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一线治疗疗效。上海交通大学胸科医院虞永峰教授报告了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3期研究,对比了吉非替尼加化疗对与单独化疗用于晚期NSCLC插入和维持治疗疗效。中山大学第六医院的邓艳红教授讲解了一项比较mFOLFOX6联合或不联合放疗新辅助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FOWARC研究)的初步结果。针对这些重要研究的最新数据,杨志新教授和徐瑞华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点评。

8.jpg

原文摘自:医脉通